他们该如何面对歧视—— 美国华人上街

文章时间:2018-12-25 15:32:41   浏览次数:1201

美国华人上街,这是他们在享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。在美国居住生活的人,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拿着绿卡,或者只是工作学习的人,只要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,上街表达不满也好,或者请律师打官司也好,正常不过。
对于Jimmy Kimmel的节目,到底是不是歧视中国人,在美国的四百万华人不可能有统一的看法,同样,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们,看法也很多元,从网络上的争论,就可以看出来。选择走上街头把诉求大声说出来的人们,会得到认同、支持,也会得到不屑、反感,甚至批评,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状态。
(资料图:2013年11月8日,华人华侨在纽约曼哈顿美国广播公司(ABC)门前进行示威抗议。当天,数百名华人华侨在纽约曼哈顿ABC总部门前,举行示威抗议,要求ABC对辱华言论做出更加诚恳的道歉。新华社记者王雷摄。)
看到一种观点,觉得应该见好就收了,对方已经在电视上道歉,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,应该继续下去,越搞越大,只有这样,才能让美国社会听到华人族群的声音,才能赢得尊重。
这其实是街头抗争运动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状态,也往往反映出一个问题,那就是一开始,大家的诉求并不金磨石是太清晰,这使得一部分人在对方回应之后,觉得已然满足,另一部分则觉得,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对于“道歉”的理解,比如不够诚意,这是很主观的感觉了,很难统一认知,还有觉得道歉级别不够,这就有点中国人思维了,觉得一个节目的主持和监制,比不上一个公司领导,当然,还有的目标更加进取:解雇对方。
对于一个社会运动如何继续下去,有争议又是正常,不过持续下去,对于抗议和被抗议双方都有影响,比如人数越多,持续时间越长,给对方的压力可能会增加,对方会更想平息事件,抗议方的筹码就多一些;但是如果公共舆论觉得,有些得寸进尺了,那很可能把一开始行动的成果统统抵消,尤其是万一出现一些激烈行为。这个周六在纽约ABC门外的抗议,有人尝试要冲入电视台,结果对方报警,示威只能提前结束,这样举动,通常会降低外人对行动的支持,也让被抗议者找到了理由不予理睬。只是,街头运动的失控,这是需要提前预期到的。
发泄情绪,只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,要成为改变现状的社会运动,走上街头是其中一个形式,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,比如街头集会宣讲,散发宣传单张,争取得到媒体的采访,说到底是要引发更多人的关注,包括媒体和公众,给政府产生压力。关注只是开始,更需要的是认同,有的时候是同情。也因为这样,为怎样的议题和事件站出来非常重要。
说到对华人的种族歧视,2011年,阿富汗美军军营,一个19岁的华裔士兵被发现死亡,起初被指是自杀,结果他的父母寻求亚裔团体、纽约的民选官员及国会议员的帮助,当地的亚裔团体,还发起了四百多人参加的游行,并且获得了当时正在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的声援,要求军方彻查真相。最终,美国军方在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之后,决定起诉八名美军军官。
如果华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种族歧视,不哑忍,让这样做的人付出代价。如果一个人再怎样努力都得不到回应,没有得到解决,或者觉得处理的结果不公平,其他的华人也能像这次对待Jimmy Kimmel一样,愿意站出来一起大声说,这样是不对的,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减少,因为美国宪法赋予个体平等权利。
在街头运动中,是不是人数越多,声音就越大?那要看是自发,还是官方组织,在有集会自由的地方和限制集会自由的地方,情况又完全不同。后者的人数,成为外界判断官方意志的一个参考标准,而在公民可以随便上街的国家和地区,任何有官方的影子在背后的集会,人数越多,越会让公众,尤其是媒体产生警惕和抗拒。
为什么?因为那不是在行使公民的权利,而是在做政府的吹鼓手。
注:本文原标题为《美国华人上街》